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其他 > 正文

安排1.54万户老旧小区改造!漳州发布2022年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

漳州站官方实播台  2022-05-13 00:58

[摘要] 漳州市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工作组 漳州市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工作组关于印发2022年全市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安排1.54万户老旧小区改造!漳州发布2022年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

漳州市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工作组 漳州市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工作组关于印发2022年全市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

漳城建提升〔2022〕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漳州开发区、常山开发区、古雷开发区、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工作组各成员单位、市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工作组各成员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2022年全市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漳州市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工作组   漳州市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工作组

2022年4月28日

2022年全市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推进《中共漳州市委办公室 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漳州市全方位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超越行动计划>的通知》(漳委办发〔2021〕3号)以及《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漳州市城乡暨中心城区“十四五”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漳政办〔2022〕6号)有效实施,按照《福建省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工作组 福建省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工作组关于印发2022年全省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闽城建提升〔2022〕1号)要求,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功能,加快推动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制定2022年实施方案。

一、重点任务

(一)城市更新工程

1.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推进城市体检工作,评估中心城区“城市病”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完成年度城市自体检评估报告编制。基本完成2000年底以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持续推进2000年至2005年间建成、基础设施不完善的老旧小区改造,因地制宜,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一并纳入老旧小区改造任务中。鼓励各地推进连线成片改造,统筹布局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持续开展城市居住区建设补短板行动。全市安排1.54万户老旧小区改造,推进1个以上老旧街区片区改造。推动绿色社区创建,力争全市60%以上的城市社区达到创建要求。(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投资区)管委会,市住建局、城管局、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国网漳州供电公司。以下任务均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投资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2.打造城市风貌特色。推进城市中心区、临山滨水地带等重点区域城市设计,2022年,各县(区)至少启动1项城市设计或实施工作。中心城区(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区、长泰区、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编制完成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和5年行动计划,推动1个城市中心片区与1个县城中心片区城市更新,展现地方风貌特色。(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住建局)

3.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推进唐宋子城(台湾路—香港路)及南靖县中山街等2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整治提升工作。完成一批历史建筑测绘建档、保护图则编制和修缮利用工程。(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文旅局、住建局)

4.城市照明整治。整治城市夜景照明,全面清理非商业楼宇立面走字屏、灯箱广告,提升城市重要节点、走廊夜景照明品位。更新升级城市照明管理系统,有条件的县建设城市照明管理系统,推广城市道路LED照明、半夜调光控制、间歇亮灯等节能措施,完成城市路灯LED节能改造4000盏以上。(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国网漳州供电公司)

5.“空中缆线”整治。遵循“整齐、美观、安全”原则,按照“有管入地、无管隐蔽”和“全面清废、拔剪捆扎”的原则,高标准对各地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城中村、监控立杆等空中布设的缆线进行全面治理,对能下地的缆线进行下地缆化,对无用缆线进行拆除,对暂时无条件下地的空中缆线进行规整,做到横平竖直,依附建筑物隐蔽设置。结合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增1千根多功能灯杆。加快推进各类窨井盖排查整治,全面消除窨井盖缺损、响动、凹凸不平、防坠网缺失等问题。依托城市管理平台建立健全窨井盖电子档案和数据库,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将窨井盖纳入网格管理内容,实施精细化管理。(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城管局、工信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通管办,漳州城投集团,国网漳州供电公司、漳州广电、电信公司、联通公司、移动公司)

6.无障碍设施改造提升。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新建设施严格执行无障碍相关标准规范,推进城市七大类既有重点公共服务场所和重要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施改造提升,邀请残障人士代表试用体验无障碍设施,听取意见建议。持续推进无障碍设施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完成各类公共建筑和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设施排查,并编制2022年改造提升项目清单,按序时进度推进。2022年打造26个示范样板工程(含6条城市主干道、5个城市广场公园、5个公共交通场站、12个重要公共建筑),建设1个示范区。(责任单位:市住建局、残联、民政局、城管局、卫健委、教育局、交通运输局、文旅局、体育局、商务局、林业局、自然资源局、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

7.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加快推动源头减量,持续深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县城全面启动垃圾分类,建立健全分类体系。全市创建1个分类示范区(片区)。〔责任单位:市城管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邮政管理局、文旅局,城投集团,市政府办(机关管理与节能科)〕

8.城市精细化管理。各地根据城市运行管理服务需要并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拓展内容、提升功能,强化城市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支撑。推进市县平台分工协作、一体化运行,提升管理质效。加强网格队伍建设,优化网格划分,突出监督考评,进一步健全落实城市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城市网格体系作用。全市建设1个精细化管理街区样板。(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城管局、发改委(大数据局)、自然资源局、公安局、应急局、消防支队)

9.保障性安居工程坚持供需匹配、因城施策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鼓励和支持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通过租赁市场解决住房问题 。稳步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聚焦老城区内脏乱差的棚户区,重点安排改造现有50户以上集中成片棚户区,并将符合改造范围和标准的城市危房纳入棚户区改造计划。推广安置型商品房建设模式,2022年,全市新开工10个以上安商房项目。(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发改委、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

(二)新区拓展工程

10.重点片区建设。从城乡结合部以及高铁站、轨道交通、机场等重要交通节点入手,实施集中连片综合开发,完善组团配套,加快城市片区综合开发,留足生态空间,实现产业更新提级、土地利用优化与建设项目提质。有条件的县(区)结合产业发展、功能配套。全市推动6个重点片区形成组团开发。(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发改委)

11.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以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区、长泰区、漳州高新区作为重点区域,以新区建设带动装配式建筑和装配式装修发展,全市力争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28%以上,重点区域应选择1个项目进行主要竖向受力混凝土构件预制化试点。推进智能建造技术应用,龙海区、长泰区、漳州高新区各选择2个以上智能建造试点项目或生产基地开展智能示范应用,其他地区选择1个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开展智能示范应用。在轨道交通、综合管廊、市政道路、排水设施等方面推广应用工业化生产的定型化、标准化、集成化市政基础设施预制部品部件,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区、长泰区、漳州高新区应选择不少于1个市政工程进行预制构件试点。(责任单位: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发改委、财政局、通管办,国网漳州供电公司)

12.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建设工程电子数据化,继续推进漳州市住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搭建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加快建设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和综合管理信息平台。〔责任单位: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发改委(大数据局)、通管办〕

(三)生态连绵工程

13.制定系统推进方案。制定生态连绵工程实施方案,大力提升环城一重山生态功能,提升改造滨海风景道、沿河沿路生态廊道推动串点连线成网,打造“生态屏障—生态廊道—城市公园”三级网格化生态空间体系。(责任单位: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林业局、水利局)

14.城市生态屏障区建设。持续推进城市一重山生态功能提升、林相景观改造,实施山体“增绿添彩”,补充乡土树种、市树市花,打造一山一花一主题与彩色生态环。全市建设郊野公园3平方公里以上。(责任单位:市住建局、林业局、自然资源局)

15.城市生态廊道建设。加快推进滨海、沿河、沿山、沿路、绿化带等生态廊道(斑块)保护修复改造提升。实施城市内河沿岸生态景观提升、安全生态水系项目,加快推进G228线滨海风景道改造提升,实施省界及其他国省道干线沿线生态环境提升。(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水利局、住建局、林业局、自然资源局)

16.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持续推进我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加快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工作,启动既有漳州植物园改造提升,加大各类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力度,建设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完善公园绿地功能和品质。全市新建和改造提升公园绿地100公顷、福道130公里,打造特色精品公园3个以上,完成口袋公园和立体绿化各65处。(责任单位:市住建局、林业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体育局)

(四)交通通达工程

17.城市道路建设。编制市域快速路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推动交通“高快一体化”项目建设,在城市周边高速公路增设一批互通口,推进高速出入口、国省干线城镇过境段与城市快速路的融合衔接,构建衔接畅通、布局完善的城市快速路网。强化次干道、支路、街巷路建设,加密建成区路网。全市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20公里。提高交通疏散能力。实施背街小巷提升,推行全要素整治。(责任单位:市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发改委、自然资源局、城管局)

18.完善公共交通。持续推进厦门地铁6号线漳州角美延伸段建设工作。基本完成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推进公交场站、公交专用道建设,推广新能源公交车,2022年全市新增公交线路4条,延伸优化6条。(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发改委、住建局)

19.增设公共停车设施。加快建成投用城市公共停车综合管理系统。鼓励建设地上、地下立体停车设施,新建项目按标准建设停车位,旧居民区合理增设街巷夜间、周末停车位,中心城区、商业街区、步行街、医院、重要集散节点周边挖潜增加公共停车泊位,全市力争本年度新增公共停车泊位3000个,结合实际配套建设无障碍停车泊位。(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交警支队、国资委、城管局)

20.慢行系统建设。进一步优化道路空间资源,加强既有步道、非机动车道优化整治,完善无障碍设施,科学设置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加强公园、绿道与非机动车道衔接,加快构建成网、好用、舒适的慢行交通系统,形成串联山水、景点、商圈的城市慢行示范区。全市推进1个以上慢行示范区建设。(责任单位: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

21.开展交通整治。实施道路微循环、路口微改造、道路塌陷隐患、信号灯优化等整治,拓宽“瓶颈路”,提升通行效率,全市推进7条主次干道“微整治”。依托地铁站点、大型公建、商业综合体,全市推进5处具有公交换乘、停车等功能的交通“微枢纽”。开展电动自行车及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放专项整治。(责任单位:市住建局、交警支队、城管局、交通运输局)

(五)安全韧性工程

22.推进排水防涝。加快落实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推进高水高排工程建设,推行城区水系与周边江河湖海、水库等“联排联调”运行管理模式。加强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和排水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全市新改建雨水管网(渠)110公里。强化易涝点整治,建立和完善易涝点整治动态更新机制,全面排查风险点,重点开展低洼区域和地下空间整治。利用城市低洼地、池塘湖泊、公园绿地等建设滞洪区、雨洪公园,构建海绵城市,积极争创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责任单位:市住建局、水利局、财政局)

23.保障城市供水。加快推动各县(区)完成双水源或应急备用水源建设,鼓励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提升水源可靠度。推进城市供水管网完善和老化更新改造,2022年全市新改建供水管网120公里,各县(区)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规范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信息系统使用,保障正常运行,督促属地供水企业及时填报信息,加强水质在线监测管理。落实二次供水水箱定期清洗消毒制度,各级供水、物业、卫健部门定期开展联合抽查。(责任单位:市住建局、水利局、城管局、卫健委)

24.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继续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稳步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效能,巩固提升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推进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全市新建改造修复市县生活污水管网120公里,龙海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完成扩建,漳州高新区马洲污水处理厂正常稳定运行,解决“有厂无水”问题,各县(区)完成省、市级下达的污水集中收集率和污水厂进水BOD浓度目标。各县(区)启动建成区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明确黑臭水体名称、长度、位置、现状水质情况等,按要求制定整治方案,公布完成时限。强化市政维护井下有限空间作业监督管理。(责任单位:市住建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

25.强化燃气安全监管。全面排查整治燃气经营、餐饮等公共场所、老旧小区、燃气工程、燃气具、燃气管道设施六类安全风险和重大隐患,开展综合性、标准化治理,评估管道运行安全状况,加快完善安全设施,推进燃气管网等基础设施更新改造,特别是2000年以前建成投用的老旧管道改造,治理燃气安全风险隐患。(责任单位:市城管局、公安局、商务局、应急局、市场监管局、消防支队)

26.强化房屋和桥梁安全管理。加快钢结构、石结构房屋专项整治和一般安全隐患房屋整治,重点强化酒店、厂房等人员密集场所治理。建立房屋安全“健康绿码”,试行房屋安全监测保险,强化动态监管和预警置。全市完成4741栋50年以上老旧房屋安全隐患整治。强化桥梁定期检测,加快鉴定为D级(或不合格级)病害桥梁的加固改造,完善“一桥一档”档案。(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应急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局)

(六)农村水环境治理工程

27.农村水源地生态环境整治。加快完成农村分散式水源保护范围划定,完善边界标志、隔离防护设施建设,加强水质监测,同步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财政局、卫健委、农业农村局、住建局、水利局)

28.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全市完成4个以县域为单位,将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打捆打包实施市场化,2022年,全市新建改造配套管网88公里以上。(责任单位:市住建局、生态环境局、财政局、水利局)

29.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坚持增量规范与存量提升并重、场站与管网并重、建设与运维并重,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工程,重点治理转型融合城郊类、集聚提升中心类、保护开发特色类村庄,优先治理环境问题突出、乡村振兴试点村庄。全市推进117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或验收,以东山县为试点单位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样板工程建设。(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财政局、卫健委、农业农村局、住建局)

30.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全市优先在诏安县和云霄县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治理黑臭水体42条以上,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学习可推广的治理模式。实施农村安全生态水系项目,治理河道长度22.8公里以上。(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水利局、财政局、卫健委、农业农村局、住建局)

(七)农村居住环境整治工程

31.农房安全管理。加强在建农房质量安全管控,健全长效机制。开展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对既有农房改造、扩建等安全监管,特别是加强对三层以上(含三层)房屋、用于经营的农村自建房、人员密集场所的房屋安全风险防控。(责任单位: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应急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32.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市新增漳州台商投资区以县域为单位,将村庄保洁、垃圾转运、农村公厕管护等打捆打包进行市场化运营管理。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除龙文区外,各县(区)分别新增1个乡镇全镇域落实分类机制,扩大分类覆盖面。(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商务局、供销社)

33.农村厕所改建。持续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和公厕提档升级,引导农民群众自主改造提升未达到卫生规范的厕屋,改造不符合建设技术规范的三格化粪池,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234户。完善乡村景区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持续推动完善旅游厕所电子地图标注上线和“一厕一码”扫码点评管理。(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文旅局、卫健委、住建局、生态环境局)

34.村庄清洁行动。持续开展以“三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由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村庄周边拓展。不断健全长效清洁机制,通过“门前三包”等制度明确村民责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村庄清洁日等,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

35.乡村美化绿化。以“绿盈乡村”为抓手,引导各地梯次建设富有绿化、绿韵、绿态、绿魂的村庄,全市50个村庄提升达到“绿盈乡村”标准,新创建850户以上省级“美丽庭院”。(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妇联、农业农村局、住建局、林业局)

(八)农村风貌管控工程

36.村庄规划编制。区分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和搬迁撤并等不同类型村庄,加快编制“让村民看得懂、政府用得上”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坚持“阳光规划”,充分尊重村民意愿,避免强制“合村并居、村民上楼”,全市完成678个村庄规划编制。(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

37.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整治提升。持续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整治提升,培育一批典型案例,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全市完成4个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和整治提升;各县(区)各推动1个村庄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等上线省传统建筑海峡租养平台。(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

38.提升乡村建筑风貌。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优化村庄布局,将农房建筑立面图集要求纳入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内容,作为建房日常巡查、竣工验收的建筑风貌管控依据,谋划打造一批具有当地风貌特色、设施配套齐全的农村住宅小区样板,通过以点带面,整体带动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全市启动长泰区岩溪镇、枋洋镇和漳浦县石榴镇等3个乡镇所在地集镇开展环境整治,完善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提升既有建筑风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范管理秩序,推动共建共享共治。新增长泰区创建“崇尚集约建房”示范县,全市整治既有裸房17150栋以上。(责任单位: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

(九)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工程

39.打造“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线。推进乡村振兴“百镇千村”试点,充分发挥试点村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串点连线成片”,打造一批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典型示范线,重点打造12条精品示范线路。(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40.农村公路建设。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县道“四晋三”、乡道“单改双”等建设,开展临水、临崖、临池塘公路及农村支路进入干线公路口的安全整治,推进连通较大自然村公路建设,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214公里。(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林业局、应急局)

41.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巩固村村通客车成果,推动城镇公交线路向周边重点乡镇延伸。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建设,整合交通运输、邮政快递、供销等农村物流资源,培育农村物流服务品牌。(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商务局、邮政管理局、供销社、农业农村局、工信局)

42.农村供水一体化。积极推进全市14个县(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至2022年底累计开工12个县(区),启动建设规模化水厂7处,铺设管网700公里,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卫健委)

43.农村通信和配电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拓展农村光网和4G覆盖广度和深度,推动农村千兆光网、5G网络、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在95个乡镇实现镇区千兆光网和5G网络覆盖。积极推进农村电力设施改造提升,开展农村防灾差异化建设,改造45条农网10千伏线路,优化农网网架结构,提高农网供电可靠性;重点解决农村居民用电低电压、“卡脖子”等用电受限问题,新改建175个供电台区,打造3个乡村电气化试点,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责任单位:市通管办、国网漳州供电公司、市农业农村局、发改委)

(十)推动典型样板工程建设

44.新区(组团)建设样板。各地需结合各自发展方向、城市定位,选择1—2片重点地区(城乡结合部、综合交通节点等)实施集中连片开发,创新建设模式与机制,优先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民生工程、海绵城市、绿化花化等一批重大项目,突出产城融合和品质提升,高标准建设新区组团。(责任单位: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发改委)

45.城市(县城)更新样板。在中心城区(县城区)或老县城中心地区各推进1个老旧街区或片区单元整体改造,打造城市(县城)更新样板,推动居住品质提升、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区域生态修复、公共空间拓展、历史文化保护、工业遗产利用、城中村改造等方面城市更新。(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城管局、自然资源局、发改委)

46.绿色社区建设样板。选择1个县(区)社区创建绿色社区,推进基础设施绿色化,营造宜居社区环境,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机制。(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城管局、民政局、公安局)

47.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样板。全市推进1条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整治样板,强化“高快一体化”,构建衔接畅通、布局完善的城市快速路网;继续推动城市主干道整治,推进道路平整度提升、井盖治理、路口微改造和辅道改造、街巷微循环改造、园林绿化提升等。(责任单位:市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城管局、公安局)

48.城市生态廊道建设样板。选择1条廊道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提升工作。以生态保护和复合功能的协调统一为建设目标,重点开展符合生态建设的规划设计、空间营造、绿化种植和功能完善等工作,凸显项目生态典型性、生态稳定性和生态服务价值等。(责任单位: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林业局)

49.花漾街区建设样板。选择1个商业集中、人流密集的老城区的重要节点,结合慢行系统的打造,推进街道、广场、零星杂地、街头小绿地等综合整治,强化绿化花化彩化和休闲绿地广场建设。(责任单位: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发改委)

50.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区样板。选定一个残疾人居住的住宅小区为10生活圈的核心,以实现肢体残疾或盲人在居住小区无障碍生活和安全便利地出行、就医、办事、买菜、去公园广场休闲娱乐等基本需求为目标,开展无障碍通行设施、服务设施等方面综合整治提升,形成衔接畅通的无障碍示范区域。(责任单位:市住建局、残联、城管局、卫健委、交通运输局)

51.水环境综合治理区域样板。启动1个以水环境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区域整治,重点以海绵城市建设为抓手,结合防洪排涝、滞洪区整治、河岸缓冲带与美丽河湖建设等,建设雨洪公园。(责任单位:市住建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

52.城市精细化管理街区样板。创建一个城市精细化管理街区,健全街区管理体制机制,围绕环境卫生、生活垃圾分类、广告牌匾、车辆停放、立面整治、工地管理、绿化亮化、道路交通设施管护等进行创建,改善市容市貌和空间秩序。(责任单位:市城管局、住建局、交警支队)

53.集镇环境整治样板。选取长泰区岩溪镇、枋洋镇和漳浦县石榴镇等3个乡镇开展集镇环境整治样板工程创建工作,完善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规范管理秩序,配套建设居民交流休闲空间,植入地域特色文化,活化利用老旧建筑,提升既有建筑风貌,推动共建共享共治。(责任单位: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林业局、通管办,国网漳州供电公司)

54.“崇尚集约建房”样板。启动长泰区“崇尚集约建房”县创建工作,两年内完成裸房整治,新建农房按建筑立面图集实施规划许可管控,建成1幢以上示范房。(责任单位: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

5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样板。结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市十县廿镇”试点示范工作,全市以东山为试点单位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样板工程建设。(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财政局)

二、保障措施

(一)强化协调推动。市级、县(区)级城市建设和农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要落实属地责任,细化制订工作计划,加强研究部署,注重统筹推进,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作,定期协调推动,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进度和投资。加强对跨部门、跨地区、跨流域等重大事项的统筹协调,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前置条件,压减报建审批时间,加快规划选址、用地、用海、环评、水土保持等前期工作,加大征地拆迁、市政配套、水电接入、资金落实等推进力度,加快项目建设。对进度落后的项目,要明确责任单位,研究落实解决问题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财政局,国网漳州供电公司)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县(区)政府、开发区(投资区)管委会要研究制定富有本地特色的品质提升行动计划,策划生成重点项目,统筹协调推进实施。推动前期规划、项目生成、建设运营等环节信息共享,统筹服务范围广的重大设施,实现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共建共享。(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财政局)

(三)落实资金保障。结合各地的发展基础和财力状况,多渠道加大投入,合理保障建设运维资金。市级调整优化专项支出结构,按轻重缓急,分年度在市级部门预算中统筹安排;强化绩效管理,重点加强对县(区)的正向激励,各地也要加大激励资金投入。在市级下达的专项债务限额内,各地可申请专项债券资金用于城乡建设项目。培育壮大城乡建设融资平台,通过多种形式为项目提供融资支持。(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发改委、住建局、农业农村局)

(四)加强人才和技术保障。加强市、县(区)城乡建设品质提升队伍业务培训,建强专责主抓的专班队伍。支持政府部门与高校、金融机构、国有企业等单位建立人才双向交流机制,组织一批熟悉工程建设、投融资等业务的技术人才赴县(区)挂职服务。支持各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在置业、落户、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发挥专家顾问团作用,指导项目设计、施工、管理、评估,编制相关技术导则和标准。(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住建局、农业农村局)

(五)加强督导考核。全市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工作纳入市政府年度督查检查考核计划、市对县绩效考评指标内容,市住建局、农业农村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日常督查,配合市政府督查室、市效能办开展专项督查督办和察访核验。健全完善考核与奖励相挂钩机制,对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工作绩效优异的县(市、区)及典型样板项目,市级财政给予正向激励奖励。(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市政府办(效能办))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漳州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