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老工业区焕新颜:东园工业区的转型故事】东园工业区作为漳州市龙海区的老牌工业区,历经转型升级,焕发新生。通过腾笼换鸟、标准改造等措施,东园工业区成功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吸引了新企业入驻,实现了产业的提质增效。

正文:
东园工业区作为漳州市龙海区的老牌工业区,最早建于1996年。曾经的东园工业区由于粗放发展模式,导致产业空间低效,土地闲置。然而,这些问题并没有阻挡东园工业区的前行步伐。现在,东园工业区通过腾笼换鸟、标准改造等措施,成功盘活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东园工业区占地面积6.11平方公里,已有2.9平方公里投入使用。过去,这里采用的是“圈一片土地、布几个产业、发展一批企业”的传统模式,但一些企业经营不善退出市场,导致土地闲置。同时,新项目由于用地紧张,发展受到限制。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东园工业区制定了“三步走”计划,即腾笼换鸟、标准改造,闲置开发、示范带动,零地增资、工业上楼。通过这些措施,东园工业区成功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吸引了如深圳前海璟沃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新企业入驻,提升了土地利用率。璟沃产业园便是其中的一个成功案例。
同样位于东园工业区的好运来食品有限公司通过“边生产边改造”的方式,不仅改造了原有地块上的单层厂房,还实现了“零地增资”,唤醒了地块潜能。好运来通过分期提升改造,不断发展壮大,年产值大幅提升。好运来董事长蔡腾跃表示,他们将继续进行厂房升级,为企业研发和生产提供更大空间。
小编点评:
东园工业区的转型升级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老工业区焕发新生的美好画卷。通过腾笼换鸟、标准改造等一系列举措,东园工业区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还提升了产业链的集聚效应。这种改造模式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发展空间,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从璟沃产业园到好运来食品有限公司,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和政策扶持,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东园工业区的成功经验为其他老工业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板,也为地方政府在产业园区改造过程中提供了新的思路。
未来,东园工业区将继续致力于提升产业链的集聚效应,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力求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通过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共同努力,东园工业区有望在未来成为一个更加繁荣、现代化的产业园区。